精彩视频

十七岁的梦想
潘鹏凯
2014年10月31日 10:00

创业之初

刚才俞老师有一句话,老师问一个人,你是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因为我父母都是浙江大学老师,我自己是浙大毕业,我姐姐也是浙大的,我堂哥、堂嫂都是浙大的,所以我肯定从学校里来;那么将要到哪里去呢?我特别羡慕Dr.Leonard Kleinrock,八十岁了精神还特别好,我希望接下来的四十年也是做教育。我自己本身也是做教育的,因为我是浙江大学邱老师指导的博士,读完书以后非常有幸留在浙大教书,一教教了三年。那时候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都一样,有一些文稿,你要做题目,我刚到的时候也是这样,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然后做翻译、做PPT,再教给学生。后来我接触到互联网,发现一个变化:你根本来不及翻译、来不及寻找,因为新出来的东西太多了。以前到图书馆里还能找到几本新书,上网以后发现有无穷无尽的内容、资料和新的点子,所以就有一些迷茫。那时候我姐姐刚去康奈尔大学,我也就就申请考试,考了托福出国,去的地方叫做媒体实验室。

我本来想,我在国内有点迷茫,出国以后会不会好一点,但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碰到的学生都是外星人,身上带了一个1G的硬盘,把耳机戴在头上晃来晃去,你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如何做这些事情。他们好像没有书、没有历史册、没有考试,我在媒体实验室七年没有考试。你敢想象吗?这么好的一个学校居然没有考试,我七年基本上都是在做项目。刚开始都是小的项目,一个学期有三四个项目,到 后三年有四个项目。里面所有的学生都和俞老师刚才讲的几乎百分之百十八岁以上的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地去做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事情。(屏幕上)他的大提琴是重新设计的,往里面放了很多东西,他希望一个人能够演奏一个乐队所能演奏的东西。还有我的另外一个投资人,他希望能像打印纸一样去打印芯片,这和我们芯片厂需要投资十亿美金、二十亿美金的想法完全不同。在1997年、1998年,我甚至碰到了一百多个小朋友,跑到我们媒体实验室的房间里来,他们先是在网上讨论十四五岁应该怎么样改变世界,然后在其中选出一百个非常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他们一个月时间里,被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将来的世界应该怎么样。这些十四五岁的小孩子,觉得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所以他们一定要表达出一些声音来。于是我的导师就在实验室给他们架了当时 好的电视视频会议,把这些十四五岁小朋友讨论的结果汇报给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所有的首脑。想想挺有意思的,一个这么高大上、这么尖端前沿的实验室,居然找了十五六岁的小孩子一块儿讨论未来。

在美国七年,前两年特别痛苦,因为我习惯于老师发卷子,我来做卷子,老师提问题我来回答的思维逻辑,因为有“外星人”一样的同学,没有历史教科书,不需要考试,但是创造历史完全不一样。整个媒体实验室到现在总共产生了8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中国人多渴望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去年有一位,但是他小学没有毕业,而且还是文学,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好辛苦,每天都在读书,每天都在学知识,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媒体实验室给大家讲的都是乱糟糟的,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事情,连十五六岁的小朋友也过来,却出现了8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反差非常大。

我2004年毕业时就在想我应该做什么事情,那个时候老师跟我讲,学习力非常重要。这是一张图,有专家讲,人和狮子、猩猩等所有动物 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学习力的。今天一只猩猩死掉,不管它有多大的知识力,它是没有办法传给别人的,但是我们人不一样,我们可以学习,可以从小学,可以相互学。所以人有很强的学习力,他可以把智慧、经验、技能不断地进行分享,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进步,于是人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成为了万物之灵。

我2004年回来创业时,非常幸运得到了老师的支持。我想从软件方面开始给中国孩子带来全新的英语学习体验。2004年,上海新天地还没有完全造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创业了,一做就做了十年。我觉得我的十年和Dr.Leonard Kleinrock的四十五年比很微不足道。他当初创造互联网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互联网能如此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所以一些好的东西都需要花时间慢慢积累。

这十年我也没停过,做过老板,睡过地板,前前后后跑过上百个城市,去过上千个学校,见过上万的学生,但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孩子依然局限于这种死记硬背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比我八十年代读中学时严重了十倍。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很好,很多学校用了现代管理技术,比如KPI等给老师考核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把死记硬背的场景、习惯、学习的状态加大了十倍。网上很流行的叫吊盐水班,就是考试前给孩子吊盐水,让他能够多熬几个夜,多记几个知识点,很难想象这种现象就出现在中国的中学。还有像衡水中学所谓的高考集中营,在这里,孩子每分钟都要贡献给高考,每分钟都要多记几个知识点,而且每年选试。

应试教育的危害

这是为了准备演讲,在网上下载的2014年上海的历史试卷。有谁知道这道题答案的请举手。一个都没有。每个孩子为了准备这道题目,可能要花上百个小时甚至上千个小时去记忆这些非常分散的知识点。再看天津的数学题,大家看得懂题目的请举手,不超过一百个。我请了我们公司的十位工程师,大概只有两个看得懂,在规定时间里做出答案的一个都没有,就像Dr.Leonard Kleinrock说的,死记硬背只能让我们脑袋空空,一无所获。你学不到东西,你学了就忘记。

简单统计了一下,现在孩子学习的时间,在高中阶段几乎比我们白领多一倍。每天早上七点钟开始学,学到晚上八九点钟,跑步的时候也要学习。我觉得应试教育就是刚才俞老师讲的核心价值观,其实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不是靠记和背,是靠体验。就像俞老师说,我的孩子在网上跟他说没有效果,给他一个拥抱有效果。外国人为什么要去教堂,因为是去教堂祷告,不断地沟通,一点一点地去形成这个价值观。而我们是在阅读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可能跟我们00后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融入不到他的思维和生活里去。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摧残身体。人的身体非常重要,你再聪明,脑子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我觉得以牺牲身体锻炼来为了高考的一分两分,是太不值得的事情,毕竟人要活到八十岁,而不是十八。我们这十二年没有培养出创造力,而是把所有的创造力都扼杀掉了。你可以看到,这里所有现代的发明跟我们中国人都没有关系,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2005年钱学森就发问过,为什么我们学校培养不出大师?这不仅是我们大学的责任,更是小学和中学的责任,因为我们规定一百个孩子只有一个答案,这跟犹太人的培养方法不同。犹太人里出了728位诺贝尔奖,这和他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的课堂要求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答案,也就是一百个孩子,有一百零一个答案。他们的妈妈会对孩子说,你今天提了好的问题了吗?看我们的高考,没有任何一道题目是教我们孩子提问题的,都是让我们孩子回答问题的。

应试教育不是一个人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不是家长的错,不是孩子的错,我觉得是一些惯性思维造成的。刚主持人讲到《改革时代的邓小平传》,我全部都看完了。1977年为了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居然动用了中央常委。那时候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知识比较简单,更注重的是效率,所以我们把学校办成了工厂,同样年纪的孩子进入同样教学体系,做同样的卷子, 终考同样的试题,的确提升了很大的效率,但是副作用很大。

第二,产生这样的问题还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系。现在所有的父母都宠着孩子,让孩子不敢冒险。姜文有一个故事,为了教育两个白白胖胖的孩子,把他们送到了新疆,给孩子 好的礼物是让孩子吃苦头。谁的成长不需要犯错?谁的成长不需要历练?而我们现在每个家长把孩子宠得太好了,不自觉中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第三,中国的社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人为了能够爬到社会的上层,他就动脑子先考好试,进好的学校,找好的工作,这是一个线性思维,所以全世界只有在中国有一句名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重构教育势在必行

我觉得互联网时代必须重构教育,我们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分享、合作、创造、创新的年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教育?我们很多创业团队,包括俞老师这种很成熟的团队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教育?我相信上到习主席,下到每一个父母,谁都不想在应试教育的漩涡里无穷无尽地错下去,所以这一年被曝光的互联网公司有上百家,层出不穷。如果我们把应试教育比作一个巨大的怪兽,你不知道怎么打败它,消耗了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但是很可惜,我们互联网教育公司想把这个怪兽武装到牙齿。不是吗?现在出了很多作弊神器。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软件,把知识点分成了九万个小知识点。现在已经很悲催了,应试教育做成像巨大的哥斯拉怪兽一样,我觉得方向反了,我们应该在互联网时代重新设计教育,而不是用互联网技术把应试教育做得更极致。

刚才我听了Dr.Leonard Kleinrock的演讲, 大的体会就是,互联网时代 大的特点是分享吗?赚钱吗?发财吗? 大的特点是无法预见未来。互联网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真的不知道五年以后还会不会有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可能未来十年就不需要快递员了,小的机器人可以把快递包裹送到你的家里;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人类会搬上火星;什么时候人类很悲催地被机器人替代掉了。既然未来不可预测,为什么给孩子这么多知识点?而且学了就忘,平时也用不到。这种传统定量的思维,把孩子框得很死,是绝对应该摒弃掉的。我们应该为将来一百年培养全人,就是俞老师说的,道和术的结合体。

所谓的德,我想了很多,也看了很多书,很多时候是看不明白,因为太抽象。其实所谓的德是对自己的一种思考,我们很多学校讲理科的东西,讲知识的东西,但是很少教心理的东西,现在很多孩子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和教导。今天更多是通过和家里人交往,如果你在家打麻将,这个孩子不可能教好。每周必须花四到五个钟头,甚至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学会和同事相处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人上学十二年目标都是一个:就是干掉班上其他的同学当第一,没有协作?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我们公司才一百号人左右,短短一个月之内在新东方的支持下主办这么大的会,我们市场部才两个人。我们的团队怎么拥有团队精神?就是靠不停地在一起工作,一起犯错,才会一起成长。所以这种以项目为基础的互动才是更有效的。我们小时候读书,都说把自己的书读好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管别人,但是你在一个社会中,脱离不了整个社会的互动。你要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当然还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我希望体育也可以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团队精神,但是因为体育现在不在高考里,很多地方对体育、文化艺术都是很不重视。再说说智,就像我在媒体实验室一样,我们不读书,至少不死读书,我们靠什么?靠做。不停地有项目,通过创造来学习,而不是通过记忆来学习。你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维就做,做出来以后可以验证。所以我希望真的能够解放教育,而不是今天用机器把我们已经很悲催、很脆弱的教育做得更死。

我觉得现在改革,应该把核心课程做得尽量地少,更多地应该有选修课程。世界是非常多样的,每个孩子有自己不同的长处。我姐姐的大儿子12岁,现在正在学烹调,他很喜欢,他梦想以后做个厨师,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所以应该有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孩子选择。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读书?因为不是他选的,如果是他选的,他当然愿意干。可以有大量的体育活动,体育太重要了,很多高中孩子都是戴着眼镜,读书读多了以后,不仅是眼睛近视,脖子也会有问题,人非常内向,我看到90后、00后那么宅,大量的体育锻炼机会给砍掉了;还需要更多的才艺活动。上次听一个校长说他们学校有大量的戏剧表演,因为通过戏剧活动可以锻炼各种技能。我们公司非常欢迎15-18岁未成年孩子来实习或者参观。(屏幕上)这就是我们公司组织的活动,孩子们都兴致盎然。为什么十五六岁的年龄一定要关在学校呢?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出来学习。我们把孩子填志愿弄得跟古代包办婚姻一样,不知道这个学校是什么样的就填,到时候和自己的兴趣不一样就不学了。我们应该组织一个学习基金会,来支持年轻的孩子出来寻找他的梦想,甚至高考可以分离和直接创业,其实很多孩子成熟比较早,为什么不可以创业?创业应该是 帮助人的体验。

简单做一个结论:

我觉得首先要解放教育。现在的教育有点像北京的雾霾,死气沉沉,而且危害非常大。今天请到老先生不远万里来北京,这场会办得非常好, 感到过意不去的就是空气实在太差。我们的教育如果不改,以后二十年、三十年,就会像雾霾一样,把整个人都凝固住了,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希望在座嘉宾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机制,其实三十年前政工开始改革,阻力也非常大,后来有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现在中国不是很有活力吗?教育为什么不能改?只要对将来有好处,我们就应该改。但我觉得 落地的还是要有产品,如果教育还是五十年前工业社会一整套模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改变教育,能够通过十年的时间把我们的教育解放出来,那么可以看到下面那些孩子,虽然是国外的孩子,他17岁的时候,有的不仅是梦想,而且很多人可以实现他的梦想,我们可以看一下。

Nick D Aloisio,17岁就写了一个软件,可以把任何的文字转化成400字以内的短短的简讯,18岁的时候,被雅虎给购买掉了。

Nikhil Goyal,15岁的时候就采访全世界各种的市场CEO、政府官员,他写了一本书,17岁的时候出版。他觉得美国的教育体系应该大改,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不应该是工业时代的 制定的,应该是我们互联网时代90后、00后来参与的。这本书在美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和轰动,被美国很多地方提名为下一任美国的教育部部长。他只有17岁。

Taylor Swift,我儿子的偶像。12岁写歌,14岁出歌,15岁就出专辑,17岁拿了N个奖。

这是Taylor Wilson,10岁的时候在家里制造出一个炸弹,14岁的时候,制造出了全世界核剧变反应堆,18岁成立清洁能源公司。

这是Suraj Sharma,16岁时被李安导演相去演少年派,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他是陪弟弟去面试被李安看中,获得了三项世界电影新人大奖。

这是Zac Sunderland,17岁时自己驾驶帆船周游世界,这是 年轻的独资驾驶帆船周游世界的人。

后一位,今年诺贝尔奖获得者,Malala Yousafzai,10岁开始上台演讲,12岁写博客,15岁被刺杀,16岁成立基金会,17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我想,我们中国的孩子不会比他们任何的孩子差。我觉得我们三亿儿童有强大的潜力,就要看我们在座的成人,能不能给他足够的空间帮助他成长。所以我非常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想想这个问题,我们怎么样能保护每个孩子的梦想,我们怎么样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谢谢大家。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
十七岁的梦想
0

协办单位:

媒体支持:

Copyright©2010-2022

说宝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爱乐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钦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爱专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 20080078     网站备案号 : 沪ICP备 120304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