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视频

教育行业的投资
王明夫 / 李丰 / 冯新
2014年10月31日 15:30

王明夫 资本视角下的教育公司创业与成长

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是资本视角下,我们怎么看教育公司的创业和成长。我主要想跟大家分享这个图,这个图表示在资本视角下,教育行业的创业和发展。我大概的理解是这样的,假定在座多数朋友都是属于创业者,中间整个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心应该是在创业这个问题上,你会创立一个公司叫A公司,这个公司很小,是小a,你创业的时候要往左上角这边忽悠基金给你做天使投资,A轮、B轮、C轮的投资,他投资孵化你,你会慢慢成长壮大,成为一个大A公司。这个时候未来的出路有两条,一条是走向IPO,就是右边的上市公司,另外可能IPO不合算,或者走不到IPO的门槛下,很可能被上市公司收购,实现你创业的价值,或者加盟上市公司平台。创业叫基金投资,孵化你壮大,壮大之后变成大A公司,或者IPO,或者被并购到上市公司里。对基金公司来讲,它投资你让你壮大以后,你要么退出要么加入IPO,实现它的投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创业和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刚才看到的昂立、新东方、学大,上市公司可以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教育行业的过来人,所以比较了解教育行业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会碰到哪些问题,而对基金公司来讲是比较不熟悉的,它只会给你钱,给你一些别的指导,尽管你的具体问题,上市公司会比较熟,如果他能介入,一起孵化你的成长,对你从小a长成大A是有帮助的,所以说创业者如果能有上市公司的关系是比较好的。这个图我就称之为Fla模型,教育公司创业与成长的资本运作大概是这样的逻辑,行业的玩法大概是这样的,主要的玩家是这样的关系。

Fla模型--教育公司创业与成长的资本运作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对创业公司来讲,你的使命是去经营这个公司, 后赢得基金对你的青睐,他一轮轮的给你钱,让你的公司在烧钱的情况下成长壮大。另外一方面,深谙经济管理的过来人能够知道你,比如说像俞敏洪、陈向东这样的人能知道你这个小伙伴,如果能赢得这两方面的青睐,成功几率就更大。走向大A的公司,之后要么被并购,要么就是IPO。所以Fla模型告诉创业公司,盈利模式的出路,就是从小公司成长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公司,或者IPO,或者被并购。

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仅仅只知道你自己那个产品的商业模式,你仅仅读懂你的产品和用户是不够的,一定要读懂基金有什么诉求,它是什么脾气,会怎么忽悠你、怎么跟你博弈。同时你也要读懂那些上市公司,因为你创业的产品、模式、目标用户,有可能你做的一切若干年后都在围绕那个上市公司,所以你要根据它的战略要求选择你的产品、目标客户以及运作模式,而做成的恰恰是那个上市公司求之不得的,这个时候你能以高价卖给它,这样你的创业成功概率就高。创业公司不单要读懂你的产品、商业模式、行业、目标用户,同时要读懂基金,要读懂上市公司,在资本视角下教育公司的创业成长。

读懂基金、读懂上市公司

这张图告诉上市公司什么?以新东方为例,我年年见到老俞都建议,新东方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平台不行,将来要转型,按投资控股的方式,在教育行业完成一个整合,就类似百度、腾讯、阿里那样的角色。在座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走到今天这个年份,你未来成长空间、地面部队竞争空间有可能不大了,或者竞争乏力了。所以接下来一定是投资、孵化并购,整合而大。在这个过程中提的建议是,一定要联手基金,形成战略联盟结伴成长。很多小a公司存活概率不高,比如说在座上千位老板在,99%都要死的。创业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风险基金给你做早期孵化。你投资一个项目有信息披露、有董事的决策程序、有监管要求,方方面面都受制约,这时候你联手你的战略伙伴,成立一个孵化基金,孵化一系列公司长到大A的时候,就变成你这个上市公司进入目标里程碑式的并购事件。所以建议已经上市的公司,走到今年这个年份,你的下一步的成长战略应该是并购整合战略,应该是整合而大。在这个过程里面,你要学会联手+基金。俞敏洪跟我原来的同事成立了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估计是这个意图,我 近没见到老俞,如果他成立基金,我一定告诉他你要投教育行业。这是对上市公司的维度。对基金的维度,很显然就投资孵化。我对你的建议就是要做 ,你要吃透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成功的规律, 好联手一家上市公司。将来你投资的公司退出的时候,会很方便。所以这是关于资本视角下的教育公司创业与成长。我觉得这张图基本上就说完了。在座的无论是投资方还是上市公司,还是是在小a到大A的路途上的公司,你要把整个的战略思维放到这个图里去思考,这样就完整了。否则你的运势和战略思维是偏颇的,是片面的。

关于教育创业的四点建议

一、 目前看的非常明白事情是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将彻底改写和颠覆传统教育。所以凡是不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教育产品、商业模式、教育企业都注定没有前途。这个观点应该成为判断一个教育项目是否具备创业价值、投资的价值或者并购的价值的一条基本标准。到现在为止,你搞这个教育项目,如果还不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肯定是白搞。人类教育目前还存在像早年大航海时代的早期阶段,这个大航海就是新教育,传统的教育都会被彻底改写的。这要成为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做下去、或者值不值得投资、值不值得并购的基本标准。

二、如果我们把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教育形态称作是“新教育”,我们正处在新教育的初兴早期。在这个早期,像今天做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教育的创业就是个黄金时代。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的档口,像这次峰会的主题叫互联网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如果你做互联网教育,就相当于你在十五年前在做门户,做新浪,可以说十五年前你筹划做搜索,搞出个百度,或者你做社区做社交,做了QQ。或者十年前开始做淘宝、京东,做支付宝。换句话说,十五年后的互联网教育里面的阿里、淘宝、京东,就会在今天在座的做互联网教育这些人群里产生。所以这是教育行业创业的黄金时代。

三、 如果你将来可以变成腾讯、百度、京东第二,教育行业的第二个新东方,第二个学而思,你将来一定面临着上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给大家提醒,一定要优选A股市场,只有不懂的人才会去纽约,去完纽约的现在很后悔,当年新东方的IPO是我筹划的,我说新东方应该上市的时候,俞敏洪、小平同志、王强都愣半天,每个人都在我旁边问,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新东方可以上?我说肯定能上,但是必须去纽约上,那时候没有办法,只能去纽约。如果说现在创业,还是瞄准纽约市场,你已经很out,第一个优选A股市场,而且我迟早把新东方扳回A股。原来新东方的总裁陈向东在底下,你们想一下,腾讯现在在香港上市,八千亿市值,相当于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宝钢家、万可家、中国联通的总和,这是巨无霸的公司。但是如果腾讯在A股市场上市,意味着什么?两万亿市值是打不住的。两万亿市值意味着什么?整个中国创业板就两万亿市值。腾讯如果在A股市场,一定不会停在两万亿市值的,如果新东方在A股市场,你们想想会是什么市值?怎么可能是纽交所的市值。这个东西不是股价的问题,股市上的竞争对整个滞空式的影响,所以现在教育行业的创业者,资本投资一定要优选A股市场,等你从小a长到大A的时候,会发现进A股市场的机会来了。十几年前,我说你们直奔纽约,后来新东方在纽约成功了,才有学而思跟着去。你们问这些老板说良心话,去那儿上市好吗?后悔吗?肠子都悔青了,但是没有办法,中国A股市场还没有开放,这些老板不懂,像俞敏洪,这个问题上更是不懂。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怎么忽悠他,就去那儿了。所以你们这一代人,在座的都是创业者,听我一句话,选A股。证监会问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把腾讯、阿里放到海外上市?当他自己问出这个问题,你们A股上市条件已经成熟了。在资本市场选择上,肯定还有很多小a公司上不了主板的,我提醒你去新三板挂牌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四、早期的小a需要一个保姆,因为你很脆弱,生存能力发展不强,后期你需要战略伙伴。这个战略伙伴起什么作用?首先辅导你选择什么样的创业方向、怎么优化产品和模式、怎样读懂基金和上市公司、怎样引进天使和VC、怎样管理团队、怎样安排股权激励、怎样实现营销突破、怎样建设品牌和企业文化、怎样筹划IPO、怎样实现被并购。所有这些问题就是你日常 头疼的问题,但是因为你在这些方面确实不是很成熟,所以你要么有一个保姆,要么有一个合作伙伴,伴随你从小a长到大A,成长到IPO, 后被并购。我是管理咨询家、资本运作加上市筹划,加并购和投资,和君资本教育行业里,我的资金是几个亿,几个亿足够投了,这个行业消化不了几个钱,所以你要钱来找我,但是我不单单投你钱,我是把整个的思维框架、思维逻辑导入进来,告诉你公司应该怎么展开。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资本视角下的教育公司创业与成长。


李丰 IDG教育投资策略

我在新东方工作七年,在IDG工作七年。所以谈到教育,是比较有心结的事。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DG,我们现在管五十多亿的美金,大概接近四百个已投的公司,从早期投起一直投到晚期, 早的时候,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都是IDG从A轮开始投的。在我们投的教育公司里面,也有几个算是教育行业中有点特殊性的。 早我们从A轮投了中华学习网,包括后面的每一轮投了达内教育。我们在前四年投了非常少的教育行业原因是我刚从新东方出来,觉得水至清则无鱼,在这个行业做得太长了。我在新东方做过不同的职位,校长、老师、集团管理者等等,所以一直没觉得我能做到特别好,就跟教育失之交臂了。第一个签了投资意向书,但是 后没有投学而思,没有合作成功,那次之后就没有再投教育了。但是在四年里面,投的非常少的教育项目里凑巧有幸投了刘常科刘总下面 大的一块子业务,所以也感谢刘总作为我们董事会的董事长把这个集团公司整个放到A股市场,对我们形成了很有利的结果。在 近的一两年,我们投了非常多的教育项目,可能有九个,其中有一些,就像英语流利说、扇贝、昂立等,我们在美国也领头了两个教育项目,有一个大家下个月宣布,应该是美国一个比较特别的教育小平台或者叫教育中平台。

IDG的教育投资初衷

过去的两年当中,我们投的不光有很多教育公司,也投了很多的金融公司,大概有六十多个金融相关的公司。提到金融是因为它是 近两三年中 热的概念,在资本市场显然是服务行业的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为什么热到服务行业上?这是我们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美国也是那样,大概在四年前,金融领域的投资非常热,教育行业的相关人士都了解到了美国的热潮,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兴模式。每一次资本市场的泡沫或者高潮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的启动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显著变化,从我们的大逻辑来讲叫做人的时间分配变化,你每天花在了智能设备(PC、手机、iPad)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从 根本的两件事讲:世界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在买你的时间,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形式买你的时间,都是要占据你的时间。当我们的时间分配发生了显著改变时,基本上都蕴藏着很多行业要随之变化的巨大机会。为什么是教育行业?通常看投资。每一次新兴起的浪潮,都是为了解决前一次解决不好的问题。在我们之前的PC互联网年代,解决了中小型制造和流通企业互联网销售问题,典型代表是以百度为主的,所谓能够去进行定向类的广告。第二类解决了叫做标准品或者叫物品的流通交易,这是我们看到了从2008年到2011年之间电子商务的泡沫。接下来留给我们 大的第三产业没有解决的服务行业,因为涉及到几个事情,首先跟个性化需求有关,或者跟个性化的需求和个性化的供给有关。第二件事情,有很多服务是不以标准化的产品为前提,而以非标准化的过程为前提,这些事情在PC上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难处,在美国和中国都出现了不一样的顺序和结点,因为时间分配和信息流动效率的转变,带来了投资的机会。我们为什么投这些教育?因为经历过非常多不同的循环,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电子商务,现在几乎到了电子商务从上至下变革的末端了,电子商务变革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阶段? 早2008、2009年的淘宝,什么人用,为什么用?这些人通常在上面买什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些人在那个阶段的电子商务是从哪里开始的?是从线下有需求,但线下解决的并不好的地方开始进入的电子商务的第一个环节。我们知道经历过泡沫以后有非常多卖服装的,尤其是像京东这样,以卖标准品、电器、3C这样的开始。发现电子商务解决的第二波浪潮是线下有解决方案,线下有需求,但是互联网到这儿的时候提高了需求的解决能力。在 后的一年半当中,过去的一年半看电子商务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解决到了你家边上的生鲜、送餐、买米油盐,这些叫线下有需求,但线下的解决方案已经比较好,又再一次提升了效率。

电子商务中还有一个更迭,比如说马云出去做了菜鸟,比如说你听到了3D打印,看到了非常多C2B的概念出来,这些东西是我们叫做典型的。当一个行业已经快进行到底部变革的时候,在所有的零售行业当中,不能够再往下进行剥离的基础设施是哪几件事情?现金流、物流、信息传递,把这个东西运来运去,包括我们叫资金流,对支付和整个现金的管理,这四件事情是所有零售物品交易的 底层基础设施。

你看见当一个行业发生变革时,从有需求,但是线下解决不好的地方开始,到线下有需求,线下勉强解决的还可以,到线下有需求,线下已经有解决方案显然能提升解决方案,再到有基础设施。发现电子商务过去五年的更迭是按这个顺序来的。 近这一段时间,包括我们自己投资的企业或者叫做应用,第一个问题,按照我们刚才讲的大逻辑,符合了新生活方式,大部分都跟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有关。比如说我们为什么投流利说,因为我们讲利用麦克风这件事情是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的典型特征,这是符合时代特征的。第二句话,每一个行业被破坏的时候,都是从线下有需求,但是线下解决不好的地方开始。在教育里,什么东西线下有需求?大家有非常多的答案,从我自己当老师的经历和新东方的经历来看,口语是非常解决不好的线下需求,不管是听力还是口语,永远都是单项,没有办法解决学生单项提升的问题。我在新东方当过老师,负责过所有老师的培训和选拔,老师也是一样的,只能告诉你非常小的方法论,比如说按照图形讲故事,这块缺什么,那块加什么可以记住,这些都是简单的方法,不能解决简单的单词效率问题。 热的教育领域的应用,所谓估值高的,跟解决口语有关的,协作问题有关的,单词问题有关的,习题问题有关的,在线下有需求,但是不好解决。解决效率不高的是在于它的查询难度很高,既使买了五十本书,这道题不会,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也不知道怎么匹配。这是我们投的第一波教育面向什么样的问题,叫做符合改变用户习惯的一些移动互联网带有本质特征的,因为习题是碎片化的,单词是碎片化的,口语和听力是利用到了设施天生的硬件特征的。这是线下解决不好的地方。

“教”的本质是内容互联网化

我自己看待教育分成教和育,教本质上是内容的互联网化;育这件事情叫做服务流程的互联网化。拿新东方举例,我在新东方培训老师时,我跟老师也讲这个原话,你的作用绝对不是改变或者提高。这只代表我的观点,不代表新东方。新东方老师 好的事情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讨厌学英语,做得好一点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英语, 好的老师,是让学生走出新东方课堂的时候,还能够去学英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通过你改变的,是通过自主方式改变的,过程中有很多互动。内容的互联网化在我看来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解决习题找答案。因为我们也投了猿题库,还投了另外几个有意思的,叫内容的积累或者内容的产生,猿题库先解决的是内容习题的互联网化,把这互联网化的内容变成了更便于搜索,更符合新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体验,而这件事情凑巧又是在线下解决不好的,这是这一类成功的前提。还投了一类,我自己很喜欢小的教育公司,比如说爱考拉。我们在美国跟投教育公司 多的一个基金一块儿大概投了五个 知名的美国教育公司,叫课程英雄。这个公司干的事情就是在各个学校里,把每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收集到的这个老师的这个课程的笔记和这次考试的内容,包括这次考试的解题结果变成一个资料放在互联网上,放在他的内容当中,放在他的网站当中。再往下所有的学生可以按照课程、名称,按照老师名称来找到以前的资料。但是下载资料两个办法,要么上传相同质量其它的学习材料,要不然就花钱买。这个做起来非常累,但是这个公司难以想象,成立的第一年的后半期就开始现金流,而且一直是盈利的,赚了很多钱。历史上没融过钱,刚成立的时候他爸给他投了一百万美金,融了两百万美金的天使,这次开放融了一笔钱,我们和美国的一个基金一块儿领头的。这个公司CEO我很喜欢,很年轻,是1987年生人,他说我们这个模式竞争门槛非常高,原因是我的数字化内容变现能力是比较弱的。上传上来这一门教授的课程在明年下一年可能只有四十个人上,这四十个人需要下载内容的可能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需要付费的只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所以说从单个内容的变现能力来看是比较弱的。但这些内容是有显著用户需求的,原来在线下也找不到,因为你找不到上一级的人,不一定找到他去借笔记。当然有一个例外,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发现韩国人难以想象的团结,他们可以在一个系的一个教授上的课里,上下传八年。这个教授去年在这儿上课的笔记和题目留下来,下一年再留下来,他们可以留八年。因为他的单个内容需求有,变现能力很强,所以意味着商业模式当中产生内容的成本和沉淀内容的成本必须足够低,这件事情才变成商业模式。他说他们这个模式看起来虽然慢和累,但是好处是基本上是别人拿钱搬不走,就是不能拿钱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时间,又需要沉淀内容的成本,这件事情在线下是不可能成为商业模式的,这是当时喜欢他们的原因。

“育”的本质是服务的互联网化

“育”的部分叫服务的互联网化,我们在这里面看到的公司比较少。我当时很喜欢扇贝,但是第一年没有投,因为有同事觉得这个事太慢,但是我很喜欢那个人,觉得他有教育理想,所以 后就投了,现在超乎我们想象的好。我们当时喜欢他是因为是他自己的运营秘密,他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在他的扇贝社区里有群组类的东西组织大家学习、阅读,各种各样的东西在互联网上,这个效率非常高。他有一个好几百人的群组,这个群组当中有很多机制,以至于我觉得他不可能有超过二十个人的群组,我说的这个群组是很看重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在两年以前就能够让别人在互联网上花钱买他的服务,而且是教育服务,我觉得太难得了。他的群组是在育当中非常难做的事情,因为我们做的教育中偏服务互联网化的非常少,我觉得互联网教育中的育中,我们称作非核心需求的互联网化一定要做好。非核心需求就是新东方比别人看起来品牌更好,学生反馈更好这件事情,不是因为新东方的内容素材有很多秘密,是因为很多其它的因素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更高。

什么东西造就了更高的课堂体验?我们教过住宿班,气氛好到很多东西构成了学生在住宿班难忘的记忆。每天晚上回去住六个人的时间,永远有人在说英语,永远有人在挑灯背单词,不管多早到教室,永远有人在背单词,甚至在 后一节课上,永远有人勇敢地拿起老师的话筒跟同班的某一个女生表达感情,甚至上课的时候非常痛苦,比如说老师只能看柱子,或者你跟周围的人聊天,各种各样经历过在这儿不在这儿的事情,是所有的这些因素让住宿班在新东方永远是一个气氛 好的班。我用这句话来讲叫做非核心因素的互联网化,因为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因素,但是在互联网上极少有人看到的,能够把这些非核心因素 做到互联网上, 让用户在互联网上体验到这个部分,所以我觉得难就难到这个部分。

后O2O大概投了三四个,我知道陈向东老师做了O2O的教育。同样的逻辑,我们在投O2O时所遵循的规律是它是不是解决了一个线下原来不合理,或解决效率不高的地方。线下不合理就两件事,第一件事,原来在一对一教育当中,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这是五年以前学大跟我聊天时,觉得有一点,现在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对新东方也是一个挑战,老师课筹的分筹比例占学生的比例较低,因为是一对一的,并没有集合效率,并不是把一百个人的学费中的百分之一都给了你,只占了这一个人,这个比例低到了不够合理,等于你花一百块钱买服务,其中只有若干钱买到了老师 意义上的服务,剩下的钱有很多其它的原因导致它不能花在老师的课筹上。第二件事,上课地点,大家为什么把地点设置得越来越更多,我们的不合理就是改变方案,这个里面并没有改变任何教育的本质,本质上做的是信息服务,但是涉及到教育行业,所以大家把它称为O2O教育。但在我来看,跟教育本质没有关系,我投了有一个叫美甲的,把它放到教师身上有很多类似性,他们解决的并不是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其中很多线下需求的不合理性,线下服务的不合理性,这是所谓大家讲的O2O绝大部分的情况。

后,我在教育上对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的应用,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是教育的基础设施,需要等到足够多的上层应用逐渐普及之后教育的技术。技术是让人更好的事情,让机构更好的事情,是提升效率的事情,教育技术和大数据才会开始变得价值更大。当然说现在做合理不合理,可能是合理的,因为我不知道教育的应用层普及需要多久。如果你在五年以前就开始说我要做中国的 后一公里或者你像十三年前有一国一小时,保证一小时送到,再解决基础物流问题,你有很小的概率能熬到今天做成这件事。所以说这是我不愿意用大家通常引用的“风来了猪也能飞”这句话。那个地方虽然早晚有风,但是你在那个风口上站得时间太长了可能就去世了,基本上熬不到风。


冯新 互联网教育的泡沫化生存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互联网教育的泡沫化生存。

创业圈的郁金香曲线

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概念,是创投圈的郁金香曲线。一个传统行业的产业生命周期通常都会经历几个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但是在创投圈有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曲线,当一个有希望的新兴的产业或者细分的领域被大家盯上的时候,很快就会拉出一条非常陡峭的上升曲线,这个曲线很快就会到高点,会经历一个泡沫破裂的过程,再进入一个正常产业发展的阶段。我们看上面的曲线是投资的金额和整个产额供给能力上升的曲线。下边是整个行业的消费曲线,这两条曲线是有着巨大差的。大家可以看到一开始双方的差距并不大,随着整个产业的周期向上发展,很快双方供求资金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当拉到一个高点的时候,就会出现整个行业,不论是投资人还是消费者,对未来的方向都会发生严重质疑, 终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心理崩溃,影响整个行业。

近一段时间,关于互联网泡沫的声音已经很多了,有人说2015年,整个互联网教育就会迎来一拨泡沫的破裂,也警告大家,互联网的寒冬马上就要来了。实际上互联网是整个创投圈里的一个核心的游戏规则。

这个曲线是怎么形成的?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一起合谋形成的,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有大把连续创业没有取得成功的创业者。这些人就像荒原上的狼一样,眼睛是绿的,一旦有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另外一拨人就是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人手里拿的钱是有时间周期的,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手里的钱投出去,不管有没有合适的创业者,都必须把钱投出去,所以在这样资金的压力下,很多人会投入到这里面去,成为泡沫破灭的助推手。大拨的创业行为和投资行为都是盲人摸象,在整个行业里 具备先知先觉的人永远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后知后觉。我们会看到,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一些下场和结局。第一种是在一个天量的市场里,有可能出现一个现象,遇到超一流的选手,这时候碰到了长线资本,经过漫长的市场补贴期之后,这个市场补贴期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是八年, 后达到了市场的收割期,这种在整个的经济圈领域里是非常非常少见的。接下来的一类选手是,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超一流选手,也不可能塑造这样一个现象的企业,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会非常务实,做的商业模式设计是非常接地气的,当泡沫来临的时候,他们是不惧行业泡沫的,因为他们有经营支撑,使他们能够顺利落地。第三种就是当风来的时候,飞上天的猪多数是后知后觉者,当泡沫破灭的时候,会发现这些猪是没有翅膀的,会非常悲惨地摔下来。

泡沫的价值

泡沫有价值吗?会出现纯粹理性的市场吗?在投资领域里,在虚拟经济里,永远不会出现理性的市场,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理性的人,就不存在投资这样的行业,整个这样的行业,就是要靠泡沫推动的。也就是说,泡沫 我们前进。它特别大的价值就是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大家想想,今天的电商、团购,每一个消费行为在十几年前会发生吗?不会。团购的兴起是由多少创业者和多少投资人拿白股和现金支撑培育的市场, 终的胜利者是非常非常小的。有一句话讲,小泡沫,小改变;大泡沫,大改变;无泡沫,不改变。如果你投入的行业是没有任何泡沫的,对不起,那样理性的市场是没有任何机会存在的。

这个互联网泡沫现在非常地热,但是实际上稍微冷静一点,就可以看到这个市场里,做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投资的人面临着两大困境,总结起来就两大东西,一、如果把这个课程放在网上去了,变成单纯的比特码是收不上钱的。比如说盛大的文学、电子杂志、电子书,只要你把原来线下的有形产品变成比特码放在网上去,没有人会认同它的价值。接下来还有一个更要命的,整个互联网教育到今天为止面临的困境就是学习完成率。

传统教育的吸引力系统与压力系统

传统的教育到底做对了什么?归类为两个:一、吸引力系统。二、压力系统。

什么是吸引力?通过高考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入学学籍,入学的时候要交学费,分到每个班里,按照学习的计划有一个过程,如果你迟到、缺课会被惩罚,考试没有通过会惩罚,我们这样一个传统教育体系里,吸引力就是你获得这个学籍,这是学习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你通过高考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学籍,你会放弃这个学校吗?当然有一些特别牛的人,看不上这个学校,会退学。但是这样的人在整个的教育体系里是非常非常少的。一个学籍,在学校里可以自由排它地使用各种教育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食堂、体育馆等等,你在学校里有学生社团、各种各样的文化讲座,会有名师,会有同学跟你一起, 后还会给你一个毕业证,所有的东西都会构成一个传统教育当中的吸引力系统。

压力系统是什么?入门考试。进去之后要交一笔昂贵的学费,当你分配到一个班级的时候,当你发现周围的同学都那么爱学习,学习都那么强的时候,会给你制造一个强大的压力。刚才提到的新东方住宿班学习成果效果 好,其实就验证了这个。出勤系统、考试系统、论文答辩,所有的这些设计的都是压力体系,你哪个压力体系通不过, 终出门的时候拿不到那个毕业证,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后我们看到的结局是什么?不管是好学校还是烂学校,有多少人退学?有多少人失学,不学了。现在中国除了很垃圾的三本院校会有比较高的退学率以外,正常的学校里的学习率非常高,退学率非常低。传统教育里到底做对了什么?对人性的假设是成功的。

对学习方法论的思考

传统培训机构的成功模式和困境就不讲了,所有的培训机构你们都知道。接下来讲一下,整个互联网得教育培训价值链再造的时候,需要对整个学习的方法论先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否则你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把握本质的学习规律。跟大家分享学习金字塔。从上倒下,分了七种学习方式,讲的是一个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会看,这七种学习方式又被分成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学习 上面是听讲、阅读、试听、示范,这些学习效果只有5%-30%,后面主动学习是小组讨论、实践中学和教授别人。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高达50%、75%、90%。再跟大家分享,哈佛大学有一个物理教授做了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叫做同伴教学法,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其实从金字塔里非常容易得到的结论是,我们经常讲坐在教室里的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冒,其实没有一个吸收内化的过程,仅仅是单向的传递,所以学习效率非常非常低。哈佛大学马祖尔就分为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一会儿会讲互联网教育在这个地方可以有所作为的是什么。非常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翻转课堂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其实翻转课堂做的是什么?就是把知识传递这件事在家里、网上完成,吸收内化这件事在线下、教室里由老师带领大家完成,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核心。

传统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链

传统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链大家都清楚,所有企业的核心价值链说起来是两个,一个是怎么做产品,一个是怎么卖产品。放在教育机构里就是教学和招生两个问题。和互联网教育未来终极较量的就是你在这些价值里的环节,在你传递的价值,你的成本和效率这几个问题上双方的相互较量,尽管互联网一定会颠覆传统的教育,但是传统的工业化教育的优势仍然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大家不要对互联网有太大的迷信。

互联网教育现在出现了一大堆伪概念,包括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娱乐化学习、教育公平、打破大学围墙,思考一下,没有几个是能够站得住脚的概念。比如说移动学习,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你在移动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伴随的是传递信息,所以我们看到打游戏,在这个时候能够利用碎片化和利用工具来学习的,就是背点单词,听一点听力是有可能的。但是学习的过程,两个月以后你要参加托福考试,一天花五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靠一天二十分钟的碎片能完成这个学习计划吗?扯淡。

互联网教育对培训价值链的再造就不展开讲了。互联网教育模式成功的观点,我自己提出来一个模型。就是吸引力和压力模型,我们看传统的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然后在互联网教育里重新找到这些点,这些点就是吸引力和压力的模型设计。尤其是对我们线上做培训的这些机构来讲,吸引力在什么地方?简单讲就是迎合刚性需求:应试、升学、留学、考证、求职都是刚性需求,所有从理想主义出发去实现的理想 后都是纯扯淡。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性的惰性问题,必须要像传统教育学习,建立强大的压力系统,你必须要占用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让他完成学习过程,这个目标你们实践不了,互联网教育就没有未来。当然,这里面我讲的,重点解决的是90%、80%的学习问题,而不是解决3%、5%基因的问题,这个用另外的思路去解决,不展开说。建立在认为人可以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的人性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完全是无用功。

互联网对教育的改造将是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人类的学习方式一定会被互联网彻底改变,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渗透和融合的过程。疾风暴雨式的、摧枯拉朽式的教育革命不会出现。过去以施教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将受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挑战,教育将死,学习永生。


圆桌论坛 教育行业的投资

主持人:为什么投资圈的人对教育如此感到有兴趣?要问一问王总,您刚才的PPT当中,既鼓励了创业,也打击了创业,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一线机构的校长,您觉得对于这种中小型机构来讲,像您所说的前期需要一个保姆,后期需要一个合作伙伴,具体的时间点和整个业务划分过程当中具体怎么执行?

王明夫: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是全程,因为企业成长是分阶段走,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应该说从创始,甚至你在构思开始,如果有条件的话,都要有比你更成熟或者更 、或者跟你互补的人给你参与意见,你企业任何阶段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有合作伙伴或者朋友是很好的事。如果你有没有碰上那个朋友,这是机缘的问题。操作上还有一个,朋友有他自己的事,不可能专门整天思考你的问题,变成你的创业伙伴。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你这方面的服务要知道,还有成本的问题。成本要考虑到企业在哪个阶段,有多大的支付能力,我觉得这里面如果讲操作,第一个就是企业全程有需要,第二是机缘问题,第三是成本问题。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资本是一把双刃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更加迅速、快速地成长。但是有些人就讲了,我辛辛苦苦做的基业,难道要拱手让给资本家吗?我觉得肯定会有这样的人想,问一下来自IDG的李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丰:我觉得可能是企业在特定的阶段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快速地发展,新东方 典型,新东方的融资之路应该是比较周折的,但是在 后,老虎刚投进来之后,还出现过特定的客观原因导致新东方没有快速发展。但是从新东方开分校速度来看,既算是资源,也算是压力,促进了新东方在2004年开始,对扩张速度和商业模式健康成长比较快的助力。确实是双刃剑,但是几乎是必不可少,把你逼到某一个程度,超过竞争对手,成为某一个阶段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动力了。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炒得非常火的蓝翔事件,校长说肯定不会选择上市,也不会选择拿资本家的钱,因为这是我辛辛苦苦打的基业,怎么可能会让给别人。也有一线的企业想,难道我企业的发展, 终的风向一定是要走向资本市场吗?对于我们更多一线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和他们的掌舵者来讲,怎么来看待资本这件事?

冯新:对于绝大多数实体行业从业者来讲,90%的创业者是不需要关注资本这件事情的。资本这件事情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我经常跟一些朋友分享,我比喻成叫F1赛道,全世界玩赛车的人可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但是 终能够站在F1赛道终点上参与决赛的人非常少。整个投资圈每年资本市场上市的IPO案例里,倒过来解剖股权结构,能够看到的投资机构,我个人觉得 多大概就是在一百家左右,甚至非常集中在前面的一二十家。就是每一个IPO里面的投资机构,就是一个 知名的VC或者PE。然后往前推,形成的一级一级的游戏规则,顶级的天使投的项目当中的好项目会被顶级VC接盘,顶级VC投项目当中的好项目会被顶级PE接盘,顶机PE做的好项目会被高盛这些顶级投行来接盘, 终被资本市场的政治投资资金来接盘。当然, 终基金是被资本市场中的“傻瓜”来接盘。这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游戏规则。对于这样一个残酷的游戏来讲,绝大多数的,不要说创业者、投资机构,去年红利投资曾经讲,假如中国有五千家VC、PE,至少有4900家没有按照VC、PE的游戏规则在玩。也就意味着合格的VC、PE是多少钱?100家。所以既使在投资圈里,80%的人也是在陪太子读书,这就是这个行业的残酷性,所以看清这个游戏规则,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讲,不必考虑太多跟资本相关的事。这是浮躁的世界,乱自己心智的事情,你在走上这条创业路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评估:我准备参加F1的竞赛吗?我是这样的选手吗?如果不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细分的、小而美、小而专、小而强的细分市场,只需要在这个地域实现我的理想就可以的,不需要经常关心投资圈里都在干什么。

主持人:既然说了让初期的创业者不要太着急想资本的事,当然,冯总的回答也给所有的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创业路线,你只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好了去讲给天使,天使会把这个故事更好地讲给VC,VC会讲得更好讲给PE。三位作为资深的投资行业的风云人物在教育行业投入了很多,可以代表行业预测,也可以代表自家机构预测,未来你们的投资比在中国教育行业是什么样的份额?

王明夫:现在和君资本总的规模是五十多个亿,但是我估计在教育行业投的份额不会超过10%,但是也不会低于5%,就是几个亿的规模,这个行业现在融不下多少钱,我觉得大概是这么个份额。

李丰:差不多,我想大概我们 终会投到20个左右,我们只是从很早会一直投到很晚而已。然后刚才讲到资本插一句,现在已投的公司里有一个能公开的,投了另外一类现在出现比较另类一点的教育企业,叫社会化企业。他的企业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性质是公益的,一半左右的特征是商业的,我相信这样的类型会越来越多,在教育、健康生活服务中,服务领域中会很多,我们并不是单一逐利的。

冯新:真格是天使基金,整个基金盘子就非常小。我想徐老师也不会去想一定要颠覆新东方,但是在整个基金当中,整个教育方向上,通常一个基金会有几个很热的方向,一个方向可能会占比占到10%、15%, 多不会超过20%。

主持人:三位嘉宾的分享让我们看到资本市场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大。也希望正在创业的朋友,赶快把你的故事讲给这些资本家听,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谢谢。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
教育行业的投资
0

协办单位:

媒体支持:

Copyright©2010-2022

说宝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爱乐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钦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爱专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 20080078     网站备案号 : 沪ICP备 120304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