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未来学校
朱敏、Julie E.Young、张振宇

主持人:感谢张振宇先生的精彩分享,刚才他从几个角度和我们分享无论是工作、家庭、还是社会对学习力的需要, 终达到如何才是“爱学”的精神。接下来是今天下午的第一个圆桌论坛,我们有请下午的几位嘉宾,朱敏先生、Julie E.Young女士、张振宇先生和我们一起探讨“未来学校”这个主题。

谢谢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今天下午第一个主题是《未来学校》。我还是像上午一样,先从一个小小的问题出发。首先各位刚才多多少少都涉及到了个人的经历,我一直对个人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和上午的话题类似,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好的经历,你的学习力是哪儿来的?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

朱敏:不断跟传统教育作斗争,我是中国非常少的几个没有像政府教育那样的幸存者之一,到了美国以后很多人说我不像中国人,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的样子、想法不像中国教育出来的。我后来就说,我在学校里面不断受打击,不断被评为右派分子,教我的老师对我都是又爱又恨的。爱的是朱敏怎么这么可爱,恨的是怎么这么不听话,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教育需要好好改变。

主持人:您怎么幸存下来的?

朱敏:我比较聪明,凡是管理我的搞政治的老师,一定想办法把我打死。教数学、体育课的老师又喜欢我,所以我就不断地在夹缝里生存。

Julie E.Young:我没有这样非凡的经历,但是对我来说我们在美国有一个家庭秀的电视节目,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节目。我非常热爱学校,我在我教师生涯的前几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学校主要是为喜欢上学的女孩儿开的,我之前也说过,我数学不好,没有得过数学方面的奖项,反倒是书法比赛总是能得奖。但是对我来说学校是非常快乐的地方,甚至我当了老师之后,我觉得有一点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我必须确保我的学生是热爱学习的,我的学生是热爱上学的,让他们觉得学校是很安全的地方。

后来当我当了CEO之后,经历会比较不一样了。大家从我的个人故事中可能也知道,我们在虚拟学校要成功非常困难,因为我们需要打破各种陈规,我们需要做出种种改变。而且我们也是不断与传统的公立学校进行一种创新升级, 开始没有人看好我们的学校,他们认为我们的虚拟学校对于传统学校来说是一种威胁,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总是跟人说,如果我那个时候能知道现在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就有现在的感悟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因为那个时候是在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还特别天真地认为我们应该为了孩子做对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有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我当时一心只想着我们应该怎么样以孩子为中心,怎样一切为孩子服务。这一点确实是毋庸置疑的。我不喜欢失败,我是非常坚韧不拔的一个人,我的信念就是我们必须一试再试,直到成功为止。这也是我人生信条。

张振宇:我们三个特别有代表性,朱总代表文革时代,Julie E.Young代表了美国,但是美国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当我们学习的时候父母对于学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相信Julie E.Young的父母肯定不会说你一定要把这个题目做到一百分,接下来你就有糖果,我就可以带你去看一场电影,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我相信在座的可能也经历过,你把这个东西做好了会有奖励,他们把我们当成一个小宠物一样去训练,所以训练出来的人都是非常能学的,什么题都可以搞定。我回想起来,我高中有一个化学老师,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说这个班接下来第一个交卷的加10分,第二个交的加9分,第十个交的加1分,之后的没有加分,你们做完了就出去吃饭,所以我想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检查,提早20分钟交,所以到了后面都是抢的。加7分、10分,远远比你在那里耗20分钟好很多。同时这又是一种游戏,让他们觉得我快一点做完不会有拖延症。所以他是启蒙了我觉得这个东西好玩,想学。 爱学是到了MIT的时候,整个课程的设计非常有应用导向的,你会发觉做出来一个车、凳子都是自己可以用的,你会觉得很自豪、很骄傲,这肯定是一种快乐。

到了现在 缺掉的是什么?敢学。我当时自己特别喜欢做建筑设计,我觉得等到我退休的时候我要再回到学校里做建筑设计,所以中国的教育 后就是敢不敢,家庭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让我们选择我们想学的东西。我觉得这值得思考,各种经历都是能够帮助我们成长的,所以要正向看待每一个经历。

主持人:刚才你正好提到了家庭对你学习力的影响,因为教育很特别,在座的也都是教育行业从业者,同时很多本身也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我想稍微问一下,如果是作为父母,你给孩子或者说给你的学生说学习力很重要,你教授他们什么?你认为 关键是学习力的话题,怎么样教给他们?

朱敏:我可以吹一下牛,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在斯坦福大学,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教育是 成功的。一个是聪明,我觉得我对待儿子的方式受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就是要为孩子好,先要去压他。我借这个机会向我的儿女道歉。我觉得这种教育某种意义上也能够成才,但是我认为 好的成才是让孩子有主动性、自己有学习力和创新能力。我自己在回味,我当时很骄傲的,我儿子14岁考上了清华少年班,15岁进入斯坦福大学,19岁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第一名,15岁的时候美国计算机比赛第一名。我当时觉得我这个孩子多牛啊,后面想想不对,我是为了牛而牛,而不是为了孩子考得牛而牛,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对的。要让孩子 成为独立的人,还要给孩子全方位的培养,很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老是拿第一名的能力。是第一名还是第一百名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一生带来好处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做人,这个还比较有幸,大家看到我的儿子都非常喜欢他,说他是一个非常诚实可靠的人,这个我就很骄傲。但是还有一个,他很多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许被我扼杀掉了一部分,这个就有点遗憾。更好的培养方式,我很支持注重孩子小时候不断地引导他怎么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探索、独立学习,而不是光追求第一名。现在我再想想,如果能让我重来,我就觉得原来做的不一定是 好的。

Julie E.Young:这个挺有意思的,因为对我来说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今天听到的观点我都非常认可,非常感谢各位坦诚的分享,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如果在美国,我们说到的不仅仅是非常广泛的问题,说到教育的时候我们说得会更泛。我两个孩子都是运动员,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去各地比赛,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谨记一点,教育和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家长们很早就开始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让他们接受教育。学前教育开始很早,在美国,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更多的是玩、做运动,这是中美的不同之处,我们作为家长必须要确保孩子学业和运动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知道学习、学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是中心,运动只是生活另外的一个部分。我两个孩子分别是31和28岁,刚才大家也在说自己的孩子多么好,有时候我也会感同身受,我会想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出落得这么好?我的丈夫是非常爱读书的,所以我的孩子也有这样非常好的阅读习惯,他们也爱读书,他们非常喜欢读商业相关的内容,或者是不同门类的书籍,他们希望更多地拓宽自己的商业知识,我觉得这也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的。

张振宇:我当父母之路才刚刚开始,我家老大快四岁,老二一岁。老二出生的时候,我自己觉得因为经历过老大,我可以把老二带好。但是突然发觉两个孩子之间有很多的冲突、矛盾需要解决。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对于父母来说 重要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我们要不停地去学习,要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我开始会觉得带孩子是一个负担,但是现在会发觉你观察这个小生物,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从不会画画到会画画,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父母怎么把时间投入进去,适度地学习,跟随着孩子的成长,是特别特别关键的。第二个方面,我们必须得换位思考,很多时候家长想我认为这个孩子喜欢什么,就把他去学舞蹈、英语。但是孩子不一定喜欢,我们怎么样让孩子更加自由地选择,让他们能够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同时能够把学习的生命线再延长一点,不要觉得到了大学毕业学习就全部终止了,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整个生命的乐趣,所以这一块我还得继续努力,不停地加油。

主持人:几位在座嘉宾的视野正好并不完全一致。刚才说到了很多家长的学习能力,朱敏先生也分享到自己的一些反思,尤其是两位又是做投资的,现在有什么好的方案、产品是帮助父母学习的?如果没有的话,你们觉得父母 好的方法是要怎么学?

朱敏:荣升是有趣的也是不幸的,我认为很多经验都是一次的。举个例子,你找个对象,直到你结婚以后,直到四十岁的时候认识到当时找对象的方法完全是错的,他们开玩笑讲应该不是找一个女朋友谈恋爱,而是应该谈三角恋爱,三角恋爱有了竞争以后找出 好的。但是不幸的是你已经结了婚,也不好意思离婚。孩子也是这样的,你生了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你就得教他,你也没学过怎么去教,边学边教,然后发现很多东西都是错的,等你后悔的时候儿子已经二十岁了。我们做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这样的,一个人40岁要做一个大的事情,我 办过一个大的企业,WebEx,回过头来看至少二十年,这个企业成功了,并且变成美金了。如果不成功,我现在也六十多岁了,回头看,这个做错了,那个做错了,如果再做一次可以,但是对不起,你的游戏已经结束了。所以我觉得人生 有意思的也就是在这里,不会让你重复地做游戏,而是只给你一次机会去享受这个过程。第二个你去看新上任的父母,举个例子,我做爷爷了,看着儿子在教孩子,我就想怎么这么笨,我告诉他他还不听我的,你这个都是废话,我做的是对的,你在旁边干着急。但是你仔细想,也就是因为是这样才是他 的乐趣。要不然你 的乐趣就没有了,每个东西重复一百遍,后面就没意义了。所以我觉得人生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的经历都是一次或者 多两次的,游戏就结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你开头的学习能力是特别重要的。为什么?你不马上学起来,犯了错误以后就不给你第二次机会了,第二次就game over了,像我这个年纪特对“game over”特别有感概,快70岁了,快没了。90后做的很多事情我也非常羡慕, 羡慕的就是他们的年纪。他们能够重新做这个实验,重新充满着一种好奇心去学习这个东西,这就是 大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对所有的新生事物要抱着兴趣的态度。我当年找了一个北京的高管,当时我刚回到国内,所有的人都见,不管能不能投他的项目,每个人我都给他讲半个小时,我觉得这个也有趣,那个也有趣,我就学习。我把那个高管带过去,他坐在旁边睡着了,这个多无聊,这个根本就不会投资,这个根本就不会合作的,我说这个就是学习的过程。为什么不学?赶快学,什么都可以学,这些都有用。不管你到多大的年纪。第一个就是享受,抱着一种兴趣。关键是你对这些新生事物是不是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那你差不多就完了。

张振宇:关于教育投资, 近这两三年都很热,A股上有很多妖股,之所以说是妖股,肯定不是好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没有创造 的教育价值,它是被炒作出来的。刚才我也提到了那些专门做题库的,它确实给很多急功近利的家长和想投机取巧的学习者提供了很多捷径,但它到底是增加学习力、促进学习力还是摧毁了学习力?大家心里应该有判断。所有摧毁学习力的项目未来往五年、十年、二十年看,都不会再存在了,促进学习力的才是好的项目。当我们来看一个项目的时候,很多时候风投是投进去想办法在下一轮退出赚钱就可以了,但 的投资是要把你自己的心投进去,把自己的时间投进去。我们 能够去做一个有良心的事业,做一份真的造福下一代的投资。所以在教育投资里非常关键的是我们要凭着良心做好事情。

主持人:我们谈到未来学校,我想听听三位的不同见解。比如说朱敏先生已经在做这个事了,但是如果说可以让你无限制或者选择性地可以再建多少学校,你觉得你做的未来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

张振宇:我 近也在思考,不一定是未来学校,而是中国教和学的模式。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大家觉得有很多不满,我相信政府也是不停地在促进改变的。我们看到民办教育非常繁荣,但是民办教育无非落后一个很有趣的模式,我们想办法找来一堆课程,雇了一堆老师,这些老师也刚刚从大学毕业,接下来是培训他们学习怎么教孩子。之后是想办法到外面做广告、地推、发传单、把学生招来, 后是家长交钱。之后发现这个效果不怎么样,家长去批评这个培训机构或者老师不称职。这个关系其实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是不良性的。我们不会觉得简简单单招来一个人,培训一段时间真的能够把他教育好。上午大家也讲到,是不是真的用心能够陪伴孩子,成为他的学习伙伴、成长伙伴,这件事情不一定能够达成。同时大家也说了,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在想未来学校这个模式要改,我们应该把好的东西第一时间给到家长,家长要有能力学习,而不是我们招一波老师告诉他你在教他的孩子,家长第一个学习完了之后教孩子,同时他要去一些 机构里学习。未来肯定是这样的,家长需要知道我这样去教的方法不会错,他需要旁边有比较 的机构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去教,同时当他教了他的孩子之后能够定期地回到 的机构做一些测评,不一定是对或者错,只是说有些是不错的可以继续做,有些可能要换一些方法。所以说未来整个环节是我们先用好的课程体系影响家长,家长教育孩子,同时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到底有没有学到,家长也是一个参与过程。所以未来的路径有很大的演变,随着家长对育儿越来越关心,家长愿意花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五年就会很大的改变。

Julie E.Young:其实我今天说的所有主题都是学校,但是我想讲得更加激进和深刻一点。随着英特尔网时代的诞生,老师已经不再是传递知识的一个重心。学生有时候自己会站到课堂前作为主人翁,而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更新者,现在我们会开很多小型项目,包括自己动手的科研科研。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个找问题的项目,有时候我们会鼓励学生去问一些宇航员、科学家,从他们那边学习。现在我们关注的是学习汲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向老师问答的能力。我们不再关注他们怎么样去死记硬背。互联网帮了我们很多,比如说我朋友的一个学生很不喜欢他们的数学老师,因为书上的数学题目比较难,他有的时候总是会让你计算从A段到B段的时间和距离,这样的题目他们非常不喜欢。我的朋友就问他的孩子为什么这么烦?孩子们回答因为现在我们的车会直接从A到B,我们的导航系统会直接带你走,为什么要算这个无聊的问题?其实这个学生对学校这样的问题很不感兴趣,他觉得很没有意义。当我们在考虑明日学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它的合理性和可用性。现在GPA已经提高了这种全球化的课程,同时互联网也会为我们带来一些虚拟现实的课程。现在全球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他们都会参加这些所谓 力的课程、创业的课程、职场规划的课程,他们会从全球来自不同国家的同行那里来进行解决方案的提出。我相信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过程,中国的发展非常快,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一边说英文,一边说中文,这是科技的进步所赋予的先进性。所以说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文化交流的方式,我觉得这对于全世界的孩子是非常好的机会。如果他们以后对于在美国上大学有兴趣,我们会为他们提供一套方案、一定的渠道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我觉得明日之校在网络上也会非常不同,我觉得网络的明日之校和现在的传统学校是非常不一样的。

朱敏:从我的角度来看,对于培养高精尖,我没有兴趣。也就是说受到美国和世界一流的高校的教育,这些已经不是大的挑战。在我看来,中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现在是上不了大学的,他已经没有机会去上大学。第二,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在里面,怎么样把这么大一批的人挖掘出来,给他合适的教育,让他 有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挑战。如果我能证明,这些人很多能出来,比到斯坦福读书回来的人在有些事情上做得还好,那就成功了。我确实在想这个问题,但是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还有没有时间去挑战这么大的问题。但是显然我想去挑战,怎么样能够批量化,又能够个性化培养这些相对来说学习能力比较低的人,让他能够 成为一个有创新学习能力的人,一定需要明天的教育。我们想做的教育,很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但是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希望挑战一些难度更大的问题。

主持人:其实从投资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今天会场的思考,更多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和学习中更大的思考。谢谢三位嘉宾激烈的讨论,非常有帮助,非常有启发。掌声再次谢谢三位嘉宾。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
论坛:未来学校
0

Copyright©2010-2022

说宝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爱乐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钦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爱专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 20080078     网站备案号 : 沪ICP备 12030427号-1